时间:2023-04-21 19:16:37 | 浏览:1176
可能有不少小伙伴好奇,天文工作者是怎么看星星的?还能咋看,搬个小板凳坐那看呗……
其实天文观测分为很多种,我们今天在这里就和大家说说比较容易理解的光学天文观测,天文学家都看到了什么。
// 究竟看到了啥
光学波段的观测,目前采用的基本手段就是用望远镜将星光聚焦到焦面上,然后焦面处的探测器(通常是CCD)对入射的光子进记录。光学观测最常见的两种形式,就是测光观测和光谱观测。
测光观测虽然会有波段的不同,但基本是一样的。而光谱观测则根据设备的不同分了很多种,例如根据遮光或者采集设备分为狭缝光谱、光纤光谱、无缝光谱,积分场单元等,根据分光(色散)的方式分为一次色散、二次色散等。还有一些其它的观测模式,例如偏振观测等等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 测光观测
测光观测,顾名思义,就是测量天上每个位置的光子有多少,也就是有多亮。简单粗暴地说就是和大家日常拍照是一样的。
但是有一点区别很大,就是测光天文观测时,我们得到的每一幅图像都是单色的。事实上大家的彩色相机,得到的也是三个颜色的单色图像,只不过显示的时候组合起来了而已。天文观测得到的图像,也可以通过染色进行组合,也就是大家所看到的那些彩色的星空照片(往往是近邻星系、星云等)。
那么测光图像是怎样的呢,图1就是一幅典型的测光图像的局部,在图中可以看到多个亮点,这些就是测光所谓的“点源”,当然它们中的大部分就是恒星。而如同前面展示的仙女星系,可以看到外形和细节,就是所谓的“面源”或者“展源”。
图1.DS9软件展示的一副典型的测光观测图像(图源:郑捷、江林巧)
“点源”,从尺度上来说就真是一个点。不管那颗星有多大,经过这么长的距离,到地球上也变成了一个点。图2是用iraf软件绘制的上图中某个点源的流量曲面图。
图2:IRAF的imexam任务查看的星象(图源:郑捷、江林巧)
这个模式下看星象,可以直观地看出有点像二维高斯分布(正态分布),事实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而周围的背景,就是所谓的天光背景。从背景的网格能看出来,背景还是有起伏的。
一般来说我们看图只是目测检查,真正要做分析,还是需要依赖数据计算。
// 光斑的形成
有三个主要原因导致了一个理论上的“点”变成了一个光斑。
第一个原因,是光经过衍射形成的艾里斑。
第二个原因,就是大气的扰动,大家平时说“星星会眨眼”。其实就是因为大气扰动引起星象的变动,累积起来,就形成了光斑。这实际上是光斑的主要成因。大家可以自己做个试验,透过蜡烛的火苗,或者煤气灶的火苗,看对面的物体,会发现物体在扭曲飘动,这就是大气的扰动引起的。或者在影视作品中,看飞机发动机后的远处物体,也是这样的。这在天文观测中叫做视宁度(Seeing),代表了观测站的环境质量好坏,是观测站选址的重要因素。
第三个原因,来自于设备本身。望远镜的镜面和各种光学器件,不可能是数学上的完美曲面,误差在所难免。
// 测光数据中的信息
对这样的一幅测光图像,我们能得到什么信息呢?内行看门道,我们要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很多。
首先就是有哪些源,在什么位置,其次是看有多亮。结合不同波段的观测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恒星的更多参数。此外还可以进行长时间观测,通过时序观测数据,也能得到很多信息。举个例子来说,现在发现系外行星最多的开普勒卫星,就是利用恒星的光变曲线来发现系外行星的。而目前正在进行的TESS卫星巡天,也是做这个。
光学天文测光虽然是一个很古老的天文观测形式,从人类抬头仰望星空开始,就是在做测光天文观测。但是不论天文科学发展到什么程度,它会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观测模式。更多的细节不再赘述,真要是说起来可以写厚厚一本书。
// 光谱观测
那么大家知道测光可以高效地得到大量的信息。但是信息的精度还不够。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光谱观测。
说光谱之前,先得说一下光的色散。我们人眼看到的所谓白光,实际上是复色光。我们可以通过色散器件对白光进行处理,使得不同波长的光分散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
最典型的人造色散器件,也就是当年牛顿大神据说用过的三棱镜。其实利用的就是不同波长(频率)的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的不同来实现的。
当然了,除了人造的设备,还有天然设备——水滴,彩虹、日晕等等都是这么来的。
图3.典型的三棱镜(图源:网络)
// 光谱中蕴含的信息
那么为啥要做光谱观测呢?因为其中蕴含了天体的更多信息。光谱有时候也被称为天体的“指纹”,每个天体的光谱都是不同的。
首先,光谱中有所谓的“谱线”存在。一个天体的光被色散之后,我们会看到并不是均匀的,而会有很多信号强弱的变化,就是谱线,变强的部分叫做发射线,而变弱部分的叫做吸收线。
在光学波段,谱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天体的原子(包括离子,以下统称原子)外层电子跃迁对光子的吸收或者发射。每一种元素都有各自特定的能级,所以他们所能吸收或放出的光子是特定的波长的。于是光谱中的谱线就成了标定原子的重要指标。
图4就是典型的太阳光谱的局部,其中可以看到一系列的暗线(吸收线)。
图4.太阳光谱局部(图源:网络)
谱线除了能定性知道元素存在信息之外,还能知道更多的细节,例如恒星中元素的丰度(含量)、质量、自转速度、温度、年龄、视向速度等等。
通过视向速度我们可以知道很多的事情,例如整个银河系的运动,宇宙膨胀等等,都和这个有关。201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中的两位,就是因为在1995年通过视向速度方法证认了人类发现的第一颗围绕主序星运转的太阳系外行星。
// 光谱观测的做法
在望远镜的终端上,如果装上了光谱仪,那么往往会使用光纤或者狭缝去限制一下输入的星光,只拍摄指定的观测目标的光谱。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光谱观测都是单目标的,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一期提到的郭守敬望远镜,它进行的就是多光纤光谱观测。
再说一下专业天文观测用的光谱仪,大部分望远镜用的可不是图3中的棱镜,而是光栅等设备,通过光的衍射来实现色散。生活中也有光栅的例子,大家如果手头有光盘,可以斜着用它反射阳光,会看到色散后的样子。
关于光谱观测,我们先简单说到这里。最后放一张实际观测到的光谱,这是来自我和合作者观测的一颗恒星光谱的局部。图5中可以看到很明显的一系列吸收线。不过这个只是局部,至于光谱图像的全部,不同的光谱设备会有不同的图像,就不展示啦~
图5.一条实际观测得到的恒星光谱局部(图源:郑捷、江林巧)
简单说这么多,天文学家看到的星,其实和大众看的差异很大,更多反映的是天体的物理本质。如果有兴趣,欢迎来天文学专业就读,或者到我们这里来参观访问哦。
作者简介
郑捷:别名小林,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兴隆观测基地驻站天文学家,主要从事多波段恒星测光巡天观测和数据处理,以及天文软件研发工作。
主编:石硕
轮值主编:崔辰州
科学审核:范舟、李广伟
责编:万昊宜、袁凤芳
编辑:赵宇豪、柒 柒
原标题:天文学家眼中的星之“尽收眼底”
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编辑:小林绿子
天文发现天文常识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星座,古人将天球划分为许多区域,叫作星座。每一星座可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布而辨认出来。现在国际通用的共有的星座88座,它们的界线大致是平行和垂直于天赤道的弧线。我国古代将星空分为三垣和二十八宿。天球人们为了便于
银河系的最新“体重”来了!20日,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和美国APOGEE巡天的观测数据,我国天文学家精确测量了距离银河系中心1.6万光年至8.1万光年范围内的恒星运动速度,并估算出银河系的“体重”
可能有不少小伙伴好奇,天文工作者是怎么看星星的?还能咋看,搬个小板凳坐那看呗……其实天文观测分为很多种,我们今天在这里就和大家说说比较容易理解的光学天文观测,天文学家都看到了什么。// 究竟看到了啥光学波段的观测,目前采用的基本手段就是用望
根据发表于《自然·天文》(Nature Astronomy)杂志的一项新研究[1],天文学家接收到了一个强烈的无线电信号,而且还是两天重复一次出现,其源头被追踪到12光年外的一颗系外行星上。那么,这个重复的无线电信号是不是外星文明发出的呢?
自从开始做天文研究,就有很多人好奇地来问我,你是怎么看星星的?其实还能咋看,搬个小板凳坐那看呗……为了生动地回答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说说天文工作者眼中的星空。怎么看?图1.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画面(图源:网络)提到天文学家看星星,许多人就会想
学习天文学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基础知识:了解天文学的基础知识,如恒星、行星、星系等概念。学习基础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如力学、光学、电磁学等,这些对于理解天文学原理和计算天体运动非常重要。天文观测:掌握使用天文望远镜和其他观测设备的方法
未解之谜才是原动力一个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未解之谜那都不能叫做一个学科,毕竟未解之谜才是学科前进的方向。在19世纪末,当时在学术圈有个大牛,江湖人称开尔文勋爵。他曾经在一次报告会上提到了笼罩在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一朵是以太,另外一朵是黑体辐射
仰望星空不仅仅是指代理想,这种行为本身也能带给你无尽的愉悦和感悟。比如在读完这5本天文学经典后书单狗就发现,原来星空不仅代表着浩瀚,代表着无穷无尽的秘密,它真的能让你的人生变得豁达起来。1《极简宇宙史》这是豆瓣排名第一的天文科普书。从太阳会
像绿岸望远镜这样的射电天文台位于无线电静默区,可以保护它们免受干扰。Credit: NRAO/AUI/NSF, CC BY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by Christopher Gordon De Pree, Christopher R. An
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天体比如说太阳、行星、卫星、恒星、星云和星系的科学。天文领域通常被称为最后的边疆。这门学科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大多数人对它都至少有一些兴趣。简单地来讲我们就有数百个事实可以了解,在此我们将不分先后地将其缩小到10个主要事实
前不久,清华大学官方微博宣布其正式成立天文系,纳入理学院。这所顶尖高校,开始以独立院系的方式,培养探索星辰大海的高级人才。其实,让很多人惊讶的,并不是清华成立了天文系,而是原来清华此前并没有天文系。天文学如此古老,在公众心中,又如此神秘。它
空气里的氮元素,深入我们骨骼的钙,构成我们血肉之躯的碳元素……所有这些我们称之为“物质”的东西,都来自恒星的内部。正如浪漫主义的精辟描述,是星尘造就了我们!自创世之初,人类一直视探索宇宙为使命。正是这些对宇宙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宇宙超乎我们
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记录中国团队成员 高蕾驱车往返于城区和郊野,彻夜未眠的拍摄,数小时的繁复后期······M8礁湖星云中的气体云与星际尘埃终于被解析在眼前。这张绚丽的深空摄影作品,出自于一位刚毕业的高中生之手。过去十年,作
天文学通常被看作是最古老的科学,它源于我们对天空的好奇。数字影像呈现的米黄色行星,其周围围绕着米黄色和黑色的光环,镶嵌在漆黑的背景上。研究地球大气层之上空间的科学,称之为天文学。它的名字起源于一位希腊天文学家,它的研究范围包括:恒星,行星,
1.参宿四无法解释的黯淡是的,参宿四黯淡发生在今年。伴随着澳大利亚大范围流行的蔓延的山火和甚至要发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这颗恒星掉出了夜空中最明亮的20颗星,达到了其有记录以来的最低亮度。它在最小的水平只有其平常亮度的百分之37。在二月末,这